李婷燕,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现考取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升学感言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

备考情况
我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一方面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兴趣与热爱,另一方面源于对自身学术能力提升的不懈追求。在硕士阶段的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现实问题中的强大生命力,从研究青年网络行为异化的破解到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路径探索,每一个研究课题都让我更加坚定,唯有深耕理论沃土,才能够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为时代发展提供更具穿透力的思想养分。
申博备考对我而言,是一场“靶向攻坚”的修行,是对我心态和能力的双重考验。首先,在备考心态方面,从选择目标院校、联系意向导师、前期科研材料准备、报名申请、专业知识复习、到最后的笔试面试环节,都是对心态与毅力的磨砺。在这过程中,我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急则有失,怒则无智”,保持弹性心态,将这一漫长备考过程化为一件件即将待办的小事,笃志前行,虽远必达。其次,在备考能力方面,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成功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考查范围广泛,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诸多内容,这要求我们既要精通专业核心理论知识,又要广泛涉猎相关领域,关注最新时政热点与学术动态,学会分析这些热点与自身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学术研究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在前期的材料审核环节中,科研能力、科研成果是申博成功的关键一招,是我们给予目标院校、意向导师的初印象,也是在面试环节中能够凸显出自身优势的重要法宝。
最后,对于有志于申博的学弟学妹们,我的建议是:尽早明确研究方向,在日常学习中注重构建知识体系,既要精读经典,也要关注前沿;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学会在与师长的探讨中拓宽视野;保持平和心态,将申博视为学术道路上的一次成长机会,而非终点。愿每一位追光者,都能在学术的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读研经历
读研期间,我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双向发力,努力实现“学术有深度、成长有维度”。
其一,学术研究上求“精”。我累计发表学术成果7篇,其中,与导师合作于省级期刊发表理论文章3篇,于省级期刊独立发表理论文章1篇,与同学合作于省级期刊与报纸、市级报纸发表文章3篇。研究内容涵盖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现代化等前沿议题。

其二,学术交流上求“广”。我先后参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暑期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我与不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文化自信”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在思想碰撞中明晰研究方向。
其三,综合发展上求“全”。硕士阶段,我荣获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一等与三等学业奖学金各一次、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届“青马论坛”学术征文优秀奖、第三届“青马论坛”学术征文一等奖、天津财经大学2023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二等奖、天津财经大学2025年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奖项。与此同时,我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曾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党支部纪检委员、研2201班就业联络员,积极参与天津市海河中学兼职团干部的实习工作。

毕业寄语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之路,既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也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愿学弟学妹们能以“归零”心态对待学习,以“破壁”勇气探索未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阔天地中,既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也做“脚踏实地”的践行者。相信每一份专注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次坚持都将通向远方——我们终将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为真理而辩、为时代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