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从三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化基因
潘彩霞 刘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沃土,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更为主动、文化上更为自信。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拓展创新空间,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铸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
一、发生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铸牢民族“根”“魂”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时序轮替、经文化冲击未曾中断,源远流长,彰显其强劲韧性。古老又年轻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和“魂”。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对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华文化发端较早且延续发展、源远流长。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拥有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中国先民很大程度上顺从自然,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九曲黄河、滚滚长江奔腾向前,以磅礴气势塑造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品格,孕育了璀璨多姿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盛世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推进全本《儒藏》编纂与研究,开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这是文明大国的基础工程和标志性文化工程。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发挥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赓续文化基因、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到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从良渚文化升起中华文明的曙光,再到龙山文化的邦国都城已初具国家形态。此后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塑型发展,不仅创造了汉唐宋明清的文化盛世,也蕴含着“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共同富裕追求、“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平包容的文化特性,也提出了“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协同全面发展要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流淌在中华民族身躯里,支撑中华民族历尽沧桑、洗尽尘霜、走到今朝。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内生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汇聚、特色鲜明、异彩纷呈,为中国式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的“根”“魂”底蕴和文化根基。
二、发展维度:文化的创新创造为中国式现代化润泽团结奋斗底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长期革命奋斗历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中逐步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回望千年历史更迭,从诸子百家文化争鸣创新发展,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涤荡,再到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也创造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并创新司马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妙思,实现物质丰盈与精神丰富相协调,为实现14亿人口的共同富裕而团结奋斗。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大的样子、富的样子,还要有和的样子、美的样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和合”思想,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着崇尚和平与追求和谐的基因,汇聚成长为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高度契合性并相互成就,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等,映现中华文化基因的时空广延性与价值共通性。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创新性。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更好地巩固发展统一战线,更好地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系统性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现代化提供更多选择。
三、发力维度: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增强自信自立底气
中国共产党人从全人类解放的最高理想出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站在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上,冲破文明冲突和“单向度”现代文明的局限,用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批判和超越西方的少数国家、少数人奉行“普世价值”,使蒙尘的文明再现光辉,沉寂的文化焕发生机,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指引和开创事业的信心,增强自信自立的底气。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做好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将敢于亮剑、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发扬,不断回应时代课题,坚定“四个自信”,赢得主动和胜利。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精神世界、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摒弃西方资本至上、称霸扩张和私有制度,充分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深刻内涵,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立自信的底气不断焕发活力、蓄势待发。
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发扬斗争精神,以强大的自我革命精神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反腐败工作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要继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做好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开拓崭新事业,带领人民不断走向国家富强、奔向民族振兴,实现人民幸福。
中国式现代化在发生、发展和发力三个维度,不断汲取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根”“魂”底蕴,在党领导14亿中国人民奋进的百年征程中展现团结奋斗底色、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中承继自信自立底气,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书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并不断创新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
(作者分别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3-06/09/content_159_7799224.htm
https://www.tjufe.edu.cn/info/1027/20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