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李 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更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是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锚定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方向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创造力都处于高峰期,是我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生力军,未来就是建设科技强国的主力军。用好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全方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已成为因应时势的必然选择。
一是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科学规律。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形成若干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指明方向。当前,进一步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化对科技创新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一起来,在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中科学设计、系统谋划、整体部署青年科技人才工作。
二是坚定崇高理想,淬炼精神力量。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广大科技工作者遵循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厚植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永葆好奇求知的科学本心,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执着探索,勇攀科技高峰、抢占科技制高点,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激活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动能
聚焦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必须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始终坚持“四个面向”,通过盘活各方要素资源,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为青年科技人才勇攀科学高峰搭台架梯。
一是持续强化高校孵化培育功能。坚持“破五唯”与“立新标”并举,有力有序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把握科技发展新趋势,深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科研导师和产业导师“双导师”模式,打好人才培育“组合拳”,推动产业链学科链人才链融合聚变。同时,依托高校新建整合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精心组织青年科技人才与各行业“领头雁”“尖兵”企业开展定向性科研攻关,精准破解“卡脖子”的现实难题,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做真研究、出真成果、解真问题。此外,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举办校企对接会等,进一步畅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全周期扶持青年科技人才学有所用、研有所成。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平台和基地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是青年科技人才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承载着为青年科技人才出题、同青年科技人才答题、为青年科技人才阅卷的价值功能。由此,应坚持问题导向,下力气做好科研创新项目攻坚、产学研合作等基础性课题,让青年科技人才有机会在创新实践中建功立业。不断加强平台载体建设,通过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事业发展基金,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创奖项、竞赛和展示平台,提供优质实验场所及高科技仪器设备,汇集更多科研资源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以“大资源观”服务其科研交流、实务培训与创新实践。
厚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
生存和发展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体制机制是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有力保障。应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统筹谋划,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以真招实措为其排忧解难。
一是健全保障培育机制。科技创新不会一蹴而就,优化创新生态没有终点。青年时期是科研黄金阶段,同时也存在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现实问题。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职业早期科研业务经费和薪酬待遇的支持力度,从科研设施、收益分配、税收优惠、个人住房及子女入学等方面建立多元化保障机制和常态化联系机制,提高人才政策“含金量”。积极搭建高水平国内外交流平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培养机制,做好“引凤来栖”“引凤长栖”各环节工作。持续推进减负专项行动,把青年科技人才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比如采购、报销、填表等,保证他们充足的科研时间。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指标的评价导向,构建多元化成果衡量标准体系和分类式人才考评机制,使青年科技人才不受资历阅历、职称评选等因素束缚,真正沉下心来搞科研。同时,积极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大胆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自主权,让有真才实学的青年科技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以更加宽松的干事氛围和容错空间让其能够深耕主业、精于专业,专心致志地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绽放青春。
(作者为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为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23SK108阶段性成果)
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5/html5/2024-03/15/content_143094_498970.htm
https://mp.weixin.qq.com/s/uO9JW7PxyN0mxo-1pChe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