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书文:全会指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十五五”期间要紧扣时代需求,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实践育人、强化理论武装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同时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陈国绪:全会审议通过《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确立了指导思想与原则、作出了主要目标设定与战略任务部署,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在文化发展目标上,明确提出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理论研究和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要深化理论武装、聚焦立德树人、推动文明互鉴和强化社会服务,为发展具有强大“四力”特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闫海潮: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第一时间将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在教学中,要重点讲清楚“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要全面阐释“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和依靠力量。通过系统、深入地讲授,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攻坚克难、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坚强决心与强烈使命担当。我们要激励广大学子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党支部书记潘彩霞:这次会议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公报站位高远、全面系统,统领全局。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实践要求,既是政治责任,更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
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党支部书记李慧:全会提出,“十五五”期间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这要求我们既要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丰厚滋养,又要敏锐把握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创新文化表达与传播方式。我们需要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讲好中国故事、阐释理论精髓,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担当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教研部主任、党支部书记肖文红:全会围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增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多个关键领域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锚定了新方向。国家发展,教育先行。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必当以奋楫争先、主动作为的昂扬姿态投身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书记,2023级研究生胡思捷: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思想精髓,关注其在我国现代化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努力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我更加坚定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决心,将把全会精神作为指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